合肥鸿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示例图片三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智慧农业时代的“新农民”

2022-03-06 13:26:50 合肥鸿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

今年11月,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农作物植保工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举行。顾源摄

12月10日,广西灵山三海镇苏武塘村的直播销售员甘友琴(右)在直播销售金桔。甘琴供图

11月1日,农民在山西临猗县卓一村水果分拣包装区包装分拣后的出口苹果。江华摄(人民视觉)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四平镇四平村村民汤米在网上介绍他家的鲁花鸡。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不断助力“三农”发展,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农村涌现出越来越多不同于传统农民的新业态,农村人的生活也在逐渐改变。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智慧农业时代的四位“新农人”。他们有的成了农业管理者,有的操作无人机植保,有的用现代科技探索茶园的科学管理,有的成了帮村民带货的现场推销员。虽然职业不同,但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他们在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迎来了在这些新职业、新工种中成长发展的新机遇。

农业经理向辉:

种田当“农业CEO”

湘辉,一个在山区长大的土家族女孩,是2020年国家扶贫创新奖获得者。她从事一种新的职业——农业经理。她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农业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2010年春节,向辉回老家探亲。在走访县城的超市时,他得知超市里卖的水果都是从外地进货的。"如果村里发展水果种植,前景肯定很好."向辉下定了决心。于是,她租地,从浙江引进葡萄品种,大获成功。

2011年,向辉成立来凤县农业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发展水果种植。但做着做着,2015年,向辉遭遇了重大挫折,十几年赚的钱几乎都赔光了。

迷茫之时,湖北省农业厅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了全国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全国农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证书试点单位。加入后,向辉提高了管理能力,拓展了产业发展思路,更新了农业发展理念,成为一名农业管理者。为了开拓市场,她成立了农园(恩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走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不到两年就扭亏为盈。

经过几年的发展,向辉创办的合作社种植了1000多亩葡萄、草莓、火龙果、李子、茶叶等,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增收。

农业经理人有很多外号,比如“农业经纪人”、“农业CEO”,那么到底什么是农业职业经理人?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农业经理人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操作、技术支持、产品加工、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

可能有人会说,农业管理者的称呼只是时髦,都是指那些“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技术人员。其实农业经理人不仅仅是称呼不同,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新农业健康运行、高效发展、善经营、懂市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祥辉成立的合作社里,集种植、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农民可以在基地学种植,在工厂学加工,在平台学营销营销,学电子商务,达到学得好,用得上,能致富的目的。

几年前,农民邱尝试种植月季花,但由于不掌握技术和销售渠道,他没有多少收入。2018年,邱报名参加了湘汇举办的农业经理人班。老师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分别从种植技术和经营模式上对他进行指导,建议他将月季花加工成精油和纯露,同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在,他的花园里有花,他的农场有蜂蜜收获,还有精油作为礼物送给游客,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农业管理者应该能够整合发展,将农民与大市场联系起来。

“山区缺的不是产品,而是商品。缺少的是连接农民和大市场的渠道。为了让产品有一个好的市场价格,公司成立了全网覆盖的电商销售部。”向辉说。

2020年上半年,向辉的公司仅在832销售平台上销售藤茶、蜂蜜、茶油等农产品就达1500万元。

像向辉这样的农业管理者还有很多。《农业经理人就业景气分析报告》估计,目前农业经理人从业人员超过286万人,遍布全国乡镇。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职业分类仪式修订专家委员会专家彭宇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促进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专业化,造就了农业经理人这一群体的出现。

彭宇认为,农业经理人作为一种新职业,其设立对培养高素质农民体系的建立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一方面,农业管理者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工资和分红为收入来源,有明确的社会分工和职业活动,是高素质农民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目前农业管理者有可能按照产业专业化或管理服务专业化的路径细化职业分工,成为农业生产领域不可替代的职业群体。

植物保护官员袁宁:

玩高科技,就能离地。

充电、起飞、喷洒,在飞行员遥控器的指挥下,植保无人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嗡嗡”地在稻田上方飞行,时而低空穿梭,时而空中盘旋,一层薄薄的药雾落在路径上...

这种场景对于90后小伙袁宁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在田间通过无人机给农作物精准喷洒农药。

他是湖北袁宁益昌农田管家植保专业合作社的无人机植保员。他的职业是无人机驾驶员和农作物植保工。

袁宁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看着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到了给庄稼打药的时候,他的父母顶着烈日,背着几十斤的喷雾器,艰难地走在田间。这样的艰辛给袁宁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已经成长起来的袁宁,可以通过无人机技术和植保技术的融合,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

在袁宁看来,与传统的耕作模式相比,他们只需要一架无人机在空中作业,植保从播种到施肥到喷药都可以完成,一系列农业作业的科技含量更高。

然而,做一名无人机植保员并不容易。

首先要懂农业知识,其次要掌握无人机技术,两者结合。“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飞防有不同的要求。无人机的高度和飞行速度,以及农药的选择和比例,如果出了问题,都会对最终的防治效果造成妥协。”

因为专业技能,袁宁在今年11月举行的2020年全国农作物植保大赛中,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

一开始我做无人机植保官的时候,很多农民都不认可这个新生事物。袁宁还拿着无人机在各个乡镇做演示试验,结果出来了,于是订单越来越多。

袁宁认为,与传统植保相比,无人机植保有很多优势,比如传统种植中不时出现的“难施药”、“乱施药”等问题。通过专业化统一防控,实现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利用率。

在湖北宜城,李大爷和他侄子一起承包了300多亩地。每年到了给农作物施药的时候,他总是担心没有劳动力,因为最佳施药期只有几天。

“以前我们下乡宣传的时候发传单,李大爷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用无人机完成植保。黎叔会跟着我们,给我们看他的剧情,不用动手。300多亩地一天就能种完,省时省力又安全。李大爷高兴地说,价格比人工还便宜,还不踩庄稼,玩得均匀,太好了。”袁宁说。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和现代化的发展,植保无人机应用迅速推广,像袁宁这样的专业植保飞手越来越多。正是因为他们的参与,解放了更多农民的双手,高效的空中植保也让田间的庄稼茁壮成长。

茶园管理员郑:

用生态链的眼光管理茶园

“茶园秋冬管理很重要,直接影响来年茶叶产量。这个季节的管理主要是修剪和施肥,要用有机肥。”在福建福鼎,福建佘一鸣白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是较早拿到茶园管理员证的茶人。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茶园管理员,不仅要会种茶,还要学会以草控草,以虫控虫,花花分离。

种茶就种茶。为什么要做茶园管理员??你和普通茶农有什么区别?

这要从郑和他父亲的一场争执说起。正是在2016年,郑的茶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一场严重的病虫害几乎在一夜之间摧毁了整个茶园。怎么办?郑和他的父亲意见不一。

在保住眼前的收获和坚守做生态茶园的初衷之间,他参加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和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举办的“初级茶园管理者”和“新茶农”学习班,开阔了眼界,极大地改变了观念,坚定了做生态茶园的信念。于是,他踏上了生态种植之旅。

从那以后,郑根据他所学到的知识,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和园林保护技术。第二年,科学治理的效果逐渐显现,茶园开始萌芽,慢慢地活了起来。父亲也重拾信心,又回来打理茶园了。

几年来,郑的经验是,茶园管理员是坚持将技术应用于实际种植管理的重要实践者。茶园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茶园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树立生态茶园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应了解茶叶品种与品质、茶园开垦与种植、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茶园灌溉与灌溉设施、茶园遮荫树引种、植物多样性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等知识。也就是说,茶园管理者要学会科学管理茶园生态链。

“比如出现杂草,茶园管理员不能急于除草,而是研究看看是什么草,能否用草治理,综合判断后再提出治理方案;比如在土壤施肥上,应该用什么样的微生物肥料,茶园朝向和开沟朝向的选择,防风遮荫树的作用和选择等。,都有很多科学道理。”

“现在,福鼎也有很多茶园管理员。我们经常一起分享茶园管理的知识,研究如何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郑薇薇说。

如今,郑的茶园占地2000多亩,茶园沿山坡起伏。每到采茶季,到处都是背上篮子的采茶人。它们步履轻盈,动作娴熟,不断地拾起嫩叶,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告诉本报记者,无论是从茶园到茶杯,还是从茶杯到茶园,茶园生态对茶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茶产业链和追溯体系中,茶园管理一直是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我们希望通过茶园管理员的专业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茶园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传播科学先进的茶园管理方法和技术,达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目的,造福广大茶农、茶企和消费者,进一步推动整个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场销售员甘又勤:

直播起家的农民“网络名人”

“大家好,我是‘乔府九姐妹’。欢迎老铁们在直播间下单。”目前是广西水果销售的旺季。每天,甘又勤都会以“聪明女人九妹”的网名做一两个现场销售。

通过在直播间卖农产品,广西灵山三海镇苏武塘村的普通妇女甘友琴不仅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络名人,还帮助家乡卖起了农产品。她的最高纪录是一夜之间卖出了15万公斤滞销芒果。今年10月,她还受邀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出席主题为“扶贫路上的女性力量”的中外记者见面会。

39岁的甘友琴就是这样一个能拿把锄头玩直播的农民“网络名人”。

甘琴清楚地记得,2017年5月19日,就是这一天,她给学视频专业的侄子当模特,拍摄了第一个视频,视频里展示了如何制作肉蛋馅饼。因为是第一次面对镜头,甘又勤当时很紧张。“只要镜头对准我,我就不能说话。5分多钟的视频,我拍了整整一下午,还在咿呀学语。”让甘琴没想到的是,这个视频很受网友欢迎。几天时间,超过20万人观看。“人比我们一个镇都多。”

慢慢地,甘又勤对短视频产生了兴趣。他家乡的典型食物,田间的农活,自制的菜肴...这些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巧女九妹”的网名上传到平台后,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后来,甘又勤开始尝试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

起初,村民们对甘友琴的视频拍摄行为非常反感。他们觉得一个农村妇女整天拿着手机拍这拍那,实在不可理解。这种态度在甘又勤做了电商之后才真正改变。

“以前我们都是用传统的方式种,卖,白天摘水果,晚上去批发市场卖,既辛苦,利润又少。现在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可以走出大山,销往全国。”甘又勤说。

2017年10月,甘又琴的网店开始预售当季水果。本来她一想到能卖个一两千斤就很开心了。没想到预售挂出一周,订单飙升到近10万斤。“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后来我和村民商量,把他们的水果一起卖了。”

甘友琴说,现在,白天摘水果,下午就可以把这些水果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她不仅自己种水果,村里的水果也有市场。看到这种变化,很多年轻人选择回老家承包果园,因为这比他们在外打工的收入高很多。

正是依靠这些网络“带货”,2020年,“巧女九妹”通过电商帮助家乡销售农副产品800多万斤,产值3000多万元。

随着平台粉丝购买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周边村民的电商销售也越来越迫切。甘又勤还依托灵山天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公司网上名人合作基地农户”为载体,培育发展农产品基地280多个,其中2000多户农户共15000多亩果园成为“巧女九妹”的果园。这些农产品生产基地因为加入了电商供应商的行列,成为了卖不出去、卖不出去的财富摇篮。

作者/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标签:  智慧,职业,向辉,农业,甘有琴,邱中明,销售,发展,全国,种植,袁宁,农业,郑为铨,甘有琴,经理人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4 www.MetInf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