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鸿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示例图片三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废水处理中的11项感官指标

2022-03-25 00:08:57 合肥鸿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

在城市污水工厂的整个运营过程中,实际运营技术人员根据处理模式下的感官指标值的观察,立即感受到漏水是否没事,建筑物是否没事,实际解决效果是否稳定。一个有工作经验的实际操作管理者因此可以根据观察做出粗略的判别,然后迅速调整一些操作条件。感官指标值的要点如下。

1.颜色

在大城污水处理站,淡水渗漏的颜色一般是淡黄色的粪。如果漏水是灰黑色的,异味很严重,废水就变味了,会在管道里堆积很久。曝气池中溶液的颜色应呈现巧克力的颜色。

颜色也可以作为污泥的健康指标。一个身心健康的好氧活性污泥法的颜色应该是类似巧克力的深棕色。深黑色的污泥一般说明其曝气不够,污泥处于厌氧发酵状态(即腐败)。曝气池中的一些异常颜色也会表明一些彩板化学品(如有机化工染料废水)进入处理站。

2.气味

污水处理工厂漏水有时在集水井周围有臭鸡蛋的味道,是管道内废水腐烂产生的少量硫化氢气体造成的。嗅觉还可以指示污水处理一切是否正常。

所有正常污水处理植物都不应该产生难闻的气味,从曝气池中收集的完整溶液样品应该有轻微的霉味。如果污泥的气味变成腐烂的问题气味,污泥的颜色看起来很黑,污泥也会释放出类似臭鸡蛋的气味(氯化氢气味)。如果还有其他难以忍受的气味呛鼻,说明有化工废水进来了。

3.泡沫

泡沫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机化学泡沫,一种是微生物泡沫。化学泡沫是由于废水中的洗涤剂被爆炸性气体混合吹走而产生的。活性污泥法成型前期,有机化学泡沫较多,有时在曝气池表面,会堆积成几米的乳白色泡沫山。

在正常运行中,如果曝气池中出现白色泡沫,应减少剩余污泥的消耗量。浓稠的灰黑色泡沫说明污泥在下降,剩余污泥用量要加大。微生物是深褐色的,也可以在曝气池中沉积得很高,然后在第二个湖池中随流水而去。这将是由于BRIDGOLD细菌引起的微生物泡沫,一般是因为进水中有许多油和长链脂肪酸化学物质,如酒店废水。

4.气泡

二沉池出现气泡说明污泥在池内等待时间过长,应加大污泥回流速度。如果沉砂池中的污泥层过厚,下层的污泥会处于厌氧发酵状态,产生氯化氢、甲烷气体、co2等蒸气。

这种蒸汽以气泡的形式从河里逸出。当气泡上升时,絮体会随着气泡一起上升,与沉砂池的出水量一起排出,进一步减少出水量。

5.水温

与水温曝气池的高效率密切相关。污水处理站水温变化缓慢,日新月异,基本每天不变。如果发现每天变化很大,就要检查是否有工业生产冷却循环水。当曝气池小于8时,BOD5的去除率往往小于80%。

6.流水情况

检查曝气池的水流情况,找出短路故障情况。短路是指废水立即从进水口流入排水口,造成合理停留时间小于设计概念值,降低实际解决效果。

有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池中泡沫、固体、漂浮化学物质的流动性来辨别废水的短路故障模式。设置一个合适的分区就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7.通气率的大小

检查曝气池的曝气量是否对称,曝气量是否混合了所有的污泥,是否有盲点。检查机械设备曝气面的波浪大小,代表曝气机的浸没深度是否合适。

曝气池溶解氧浓度低也说明叶水1深度不合适,要注意观察叶水1深度,提高增氧效率。

8.出水量观测

一切正常。污水处理该站沉降后出水的清晰度很高,漂浮颗粒很少,颜色有点发黄,无色无味。夏季二沉池中水蚤(又称鱼虫)较多,出水量BOD5会在3 ~ 5 mg/L左右。

有工作经验的实际运营管理人员可以用肉眼大致分辨水量的水体情况。如果出水清澈度突然变差,固体较多,应立即检查排泥是否立竿见影,排泥管是否堵塞或高峰期总流量是否对二湖池造成较大影响。

9.泥浆排放观测

一是要观察活性污泥法是否从二店池的污泥流出井连续排出,是否有必要的浓度值。如果在排泥过程中发现有废水排放,应从截止阀的开度和排泥时间的操作水平进行调整。需要观察污泥浓缩池撇渣水中是否有大量污泥。

10、各种总流量观测

灵活运用计量检定的机械设备或水位线与总流量的相关性,牢牢把握观察期内进水流量、回水总流量、排泥量、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变换。

1.触摸检查

触摸是检查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状态的主要方式。如果离心泵、离心风机、电机表面温度感觉比平时热,应深入检查,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离心泵管道的强烈振动也可能意味着潜在的机械故障,因此需要检查振动的原因并立即执行维修以防止出现严重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标签:  治理,淤泥,感官,废水,泡沫,气味,过程,颜色,情况,观查,消息资讯,淤泥,二淀池,出水量,曝气池,泡沫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4 www.MetInf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