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
什么是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即在温室控制系统中,利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光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光照强度、土壤养分、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参数,通过各种仪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数参与自动控制,从而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内对多个温室的环境进行监控。利用无线网络测量和获取作物生长的较好状况,可以为温室的精确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提质、调整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时间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优惠政策,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投资,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快速的推动。越来越多的行业、技术和应用将与物联网交叉,向物联网的转型和优化成为时代发展方向。
在传统农业中,浇水、施肥、喷药都是靠农民的经验和感觉。如今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象:果蔬要不要浇水?施肥和喷洒农药,如何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如何按需供应?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已经被“模糊”了。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会向微智能发展,感知会更彻底。
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将迅速增加,其应用将日益多样化。近年来,微电子和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出现和采用,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智能和感知能力。
2.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更加便捷,网络互联将更加全面。
移动宽带互联网正在成为新信息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功能化正引领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3.物联网将与云计算大数据深度融合,技术融合将更加优化。
云计算可以帮助智慧农业实现信息存储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分布式共享,大数据的信息处理能力将为海量信息处理和利用提供支撑。
4.物联网将向智能服务发展,应用将更加广泛。
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应用将从工业应用扩展到个人和家庭应用。农业物联网的软件系统将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系统运行的需要及时调整自身行为,提供具有环境感知的智能、灵活服务,进一步提高适应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标签:  控制系统,农业,环境,传感器,感知能力,二氧化碳,信息化,应用,智能,的发展,打药,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农业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