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鸿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示例图片三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水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2022-03-04 02:48:39 合肥鸿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

pH值的增加或减少

PH值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酸性水可降低鱼类血液的pH值,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血液中的氧分压,引起缺氧。碱性过强的水腐蚀鳃组织。浮游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也受水体pH值的影响。低pH值会抑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可能导致植物缺氧;高pH值阻碍了藻类对铁和碳的利用。当pH值下降到6以下时,一些大水母无法存活,许多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也受到抑制,固氮活性下降,有机质分解和矿化速率降低,物质循环效率下降。如果pH值超过生物体的生理极限,也能迅速杀死生物体。因此,各国渔业用水标准中都规定了这一指标,其pH范围多为6.5~8.5。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鱼类和食用生物的安全pH范围,而不是水产养殖生产的适宜pH范围。

减少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必须连续24小时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其他时间不低于3毫克/升。当溶解氧低于3mg/L时,会对鱼类的摄食、消化和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当溶解氧低于1mgL时,大部分鱼类会出现浮头现象,持续下降会引起缺氧窒息死亡。而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容易导致水中含氧量不足,水产品“泛滥”。

藻类污染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和外源饵料的大量投喂,使得残留饵料和水生动物排泄物在水体中大量积累,导致养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积累,浓度不断增加。当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在水流缓慢、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形成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会导致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而溶解氧的含量不断降低。这些变化会影响水产养殖品种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水产品大面积死亡。

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由鱼的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和底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超标时,可影响水产品的存活和生长。轻者导致养殖品种生长缓慢,采食量减少,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和病害的入侵。严重者出现急慢性中毒和死亡。

重金属超标

养殖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后,养殖物种通过鳃的呼吸不断吸收水中的重金属。摄食时,重金属通过饵料进入鱼体内,鱼体表面与水体的渗透交换也会使鱼体内重金属富集。重金属进入鱼体后,进入细胞,降低了活性氧的防御能力,损害了身体。人类食用含有重金属的水产养殖品种,会使体内重金属逐渐富集,引起急慢性中毒,进而引起疾病、发育不全等严重后果。

频繁的鱼病

水污染容易造成水中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的滋生,影响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发育。病毒入侵导致水产养殖物种引起孢子虫病、淋巴囊肿病、草鱼出血病等。水产养殖品种细菌大量繁殖,容易导致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病、红皮病等。真菌很难杀死,会引起诸如水霉菌和鳃霉菌之类的疾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因寄生虫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疾病,如车轮病、葫芦病、三代病等。水污染还会导致非寄生虫病和水产养殖物种的死亡,如水泡病。鱼病频发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水质污染,导致某种菌群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养殖物种感染死亡。

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水产养殖离不开开水,养殖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质量。但是,农民往往不重视水质监测。仅靠体验养殖,养殖生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潘塘”。如果能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就能掌握水质情况和变化规律,并对照渔业水质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鱼苗放养前,要测量水中营养成分的含量,了解水体的肥力,调控水质,检查水质中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也可根据水质决定放养方式、品种和数量。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天气、水格局和养殖品种的生态表现,有针对性地监测水质的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各种重金属污染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可以通过水质监测反映出来。水质监测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避免因经验带来的误差和误解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标签:  硝酸盐,养殖,水体,降低,水污染,品种,影响,水质,水产,重金属,水体,pH值,水质,水产,重金属
Powered by 合肥鸿升自动化 ©2008-2024 www.hfhszdh.com